我公司5.4万m3湿式
气柜自1989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运行比较正常。但由于己使用十余年之久,期间发现有多处气柜出现裂缝和外壁腐蚀穿孔,并有多组导轮座脱位及脱轨,己严重威胁到全市的安全稳定供气,为此公司决定对该气柜进行停产检修。但由于检修前气柜内及相应管道存有煤气,必须置换至安全范围内才能动火;气柜检修投产前
气柜内及管道内有空气,必须置换以排除在柜内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可能性,达到安全范围内才可正常使用。因此,气柜应分两次进行置换。
2选择置换方案
将余气放散后气柜的置换范围为气柜弓顶及相应进出气管道约2000m3。一般置换有二种方法:一是间接置换,即先用惰性气体置换煤(空)气后再用空(煤)气置换惰性气体。二是采用空(煤)气来直接置换。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气柜的间接置换应用较广泛,采用二氧化碳(CO:),蒸汽及烟气等气体置换安全可靠,但考虑到公司气柜所处地无此发生装置,该方案不符合实际。若采用瓶装氮气(NZ)方案倒是可行的,但气体置换价格昂贵,周期长,工作量大。因此,我们最后否定了气柜的间接置换方案,决定采用气柜直接置换方案进行。对此,在确保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我们是有充分把握的。首先我们查了大量国内煤气公司对气柜实行直接置换成功的相关资料:其次,我们在1995年曾经对公司原塘山l万m3湿式气柜进行过用空气直接置换煤气而达到了成功拆除的目的,从而积累了第一手的经验。
l)制定细致、科学的技术方案,成立
气柜置换的组织机构,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2)保证气柜壁有三处以__卜接地,测试各部位静电接地电阻(2.7Q),配备好所需各种设备、器材等。
3)置换终点的确定:
无论是用空气置换煤气,还是用煤气置换空气,必然会遇到煤气与空气混合进入爆炸极限的问题。当混合气体达到燃气的爆炸一F限,进入危险状态:达到爆炸上限时,才开始脱离危险状态,根据公司焦炉煤气成分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停产气前的气体成分组成见表1。
扣除煤气中的含氧量(02)及相应氮含量(3.7602),重新调整混合气体体积组分见表2。
4置换操作程序
4.1停产检修前的置换在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及准备工作到位的前提下,避开雷雨天气,选择晴天进行置换,采用自然通风的置换方法。为保证安全,禁止一切火种(包括关闭BP机、手机),只需6人参加该工作。
4.1.1在3月26日,
气柜正式开始置换,先将气柜降低至约距垫梁处0.3m后,保证气柜内为正压,用水封切断气柜与生产系统的联接。此时,气柜中尚有约2000m3煤气。
4.1.2在3月26日下午3:00,先开启中间DgZoo放散阀,控制开启度,使气柜钟罩平稳下降,3:45,钟罩落到垫梁上;关闭Dg200阀。拆除周围四个DglOO放散阀上部放散管,使中心阀和四只Dgl00
阀有一个相对位差。利用煤气比空气轻的原理,同时打开该五个阀门,煤气从中心阀逸出,空气从周围四只Dgl00的阀门吸入,形成自然对流,空气自然吸入,置换出进出气管中的煤气。
4.1.3 26日下午5:30气柜开始放水。该气柜有近16000m3的用水,水质污染严重。放水初期,严禁火种。
4.14至4月3日,水全部放完。打开气柜上部两个入孔,进、出气管手孔使空气在气柜内自然对流。各点取样分析O:含量达20.6%,同时用球胆取样,明火点火实验,均无爆鸣声及燃烧现象。
4.1.5为了更安全,防止煤气在水封上挂圈底部产生局部富集现象,先用空压机接一气管在每塔上挂圈下吹扫一遍,局部取样含氧量为20.2%,然后作探火试验,不产生燃烧及爆鸣现象。
4.1.6至4月5日,己全部达到预定要求,完全可以转入动火检修施工。
4.2气柜投产前的置换
气柜投产前的置换是采用煤气直接置换空气的办法来进行。准备工作及安全要求和检修前置换相同,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先将气柜水槽的水放满至高位溢流,用排气管将挂圈内的残余空气排尽,减少空气的空间体积。
4.2.2微开四只Dgl00放散阀,缓慢打开气柜总进气阀,控制进入煤气流速,保持气柜升起高度。.sm,用四周鸟100放散阀放散,将气柜放散到底,重复操作两次后,作第一次含氧量分析(氧含量为4.4%);气柜升起高度3m,用中间D碑00放散阀放散,作第二次含氧量分析,氧含量为1.2%。
4,2.3将气柜进气升起高度为20m,作第三次氧含量分析,各点平均氧含量为0.6%,并作点火试验,可燃烧无爆鸣现象,确定置换合格,可投入正常使用。
5结论
l)用空气(煤气)来置换气柜,虽然危险性大,但只要事前有一个周密方案,严密的组织,完善安全保证措施,严格认真操作,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2)直接置换省时、省力又省财。两次置换节省费用就达7.5万。